基地概况

物理空间

      前沿基地位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林太珏环境楼,占地面积3600平米,拥有海洋、大气和环境相关的先进科学仪器总价值4000余万元,研发有一批自主的海洋和气象设备,在大气与海洋观测方面拥有丰富的调查经验和观测积累,建立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在内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建有国际和国内重要平台资源,包括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IRDR)在中国大陆设立的首个极端天气气候与健康风险互联和治理国际卓越中心、世界气象组织(WMO)全球大气观测计划(WMO-GAW)和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共同发起的空气质量监测、分析、预报国际研究计划(MAP-AQ)上海办公室、中国气象局-复旦大学海洋气象联合实验室。

平台建设情况

      平台建设中,通过各种渠道,新增海气界面浮标12台,主要用于补充和完善中、高纬度敏感海区的海洋温度、盐度和海洋环流的监测;新增温湿度传感器5台、风速风向传感器5台、高精度太阳辐射监测传感器2台和四辐射分量表2台,分别用于构建东海海上观测平台百米塔层温湿度廓线、风廓线的监测以及海洋下垫面大气边界层湍流结构、太阳辐射梯度变化及气溶胶对辐射传输影响的观测与研究;新增海气通量设备涡动相关仪2套,用于东海海上观测平台海气通量、能量传输的研究。新增海洋-大气界面探测设备和观测平台的建设,极大的丰富了海气界面观测平台对大气温压湿和海洋表层温盐等观测内容,使海气观测平台具备了初步的海气多参数同步观测能力,可以获取海洋和大气连续的垂直廓线观测资料,为海气通量综合观测平台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有助于增强实时大气质量、热量、水分、碳通量观测能力,也为建立多源海洋-大气观测数据处理系统,收集整理卫星、海洋、大气等综合观测数据,发展海气相互作用观测数据集提供了重要保障。